德驰书屋网 > 都市言情 > 重生之科技新贵 > 第843章 又到了纠结花钱的时候

第843章 又到了纠结花钱的时候(2 / 2)

想到这些问题,叶子书也有点头疼,以万城基业的能力,估计最多只能消化20万亿元的资金,经过内部放大效应,这笔资金可以扩增到30万亿元以上。

除了继续用于他们的城市化建设,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发展,例如他们计划中的产业联盟以及他们自己的服务业务。

剩下的9万多亿元,如何花就成了问题,他不可能拿到这些钱去投资海外,外海投资由潮汐投资公司就可以了,没有必要从国内拿钱到国外投资。

说实话,国外的资产还真没有多少吸引力,至少对他而言是如此,按照普通商人的想法,自然是钱越多越好。

但是按照他的想法,只要保证他生活开销以及研究所需,剩下的钱并没有多么重要,目前他想的就是发展国内,至于发展国外,他不想操那个心。

在超高速磁悬浮交通网络建设还没有定论的情况下,他也没有必要为此预留资金,必须要尽快为这些钱找到投资项目。

只有这些钱投资出去,才能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,才能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的发展,让百姓口袋里的钱更多。

只是现在他也很难找到有大规模投资的项目,他又不是政府,可以完全不计回报,投资总得有点收益,哪怕不高也可以啊!

接着往下看,看到万城基业提到了旧城改造的事情,认为有必要在今年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试探性开发。

和他们现在建设干净漂亮,居住面积非常大的住宅区相比,老城区基本上显得非常落魄,除了区位优势外,其他条件都比较差。

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,一旦涉及很多人的利益,就非常麻烦,想要让老城区的人搬出去,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。

以前他们是不愿意碰的,反正外面有大片的土地建设,没有必要碰旧城改造,但是随着城市外围土地开发,老城区改造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。

现在有两种选择摆在他们的面前,第一种就是货币补偿,按照老城区居民的居住面积来补偿现金,这是政府愿意做的事情。

原因很简单,补偿款会通过政府的手发下去,至于补偿给居民多少,就不得而知。

第二种就是居住面积置换,如果是按照1:1置换的话,老城区的居民不会同意,毕竟人家的区位优势很好,土地价值比城市周边的土地要高。

他们想要采取的是人均40平方米的面积补偿,也就是说,不给他们现金,给他们其他地方的房子,这样他们随时可以搬到新家。

但是这里面也有个问题,这些居民一般都是距离自己工作的地方比较近,如果住到距离单位比较远的地方,通勤时间比较长,愿不愿意还未可知。

反正不可能在原地按照人均40平方米补偿,这样万城基业不但没钱赚,反而要搭进去不少钱,赚钱多少无所谓,但不能做亏本买卖。

这两种方案各有各的好处,第一种方案政府愿意,而且万城基业作为开发商还不用那么费事,工作都由政府来做。

但是对老城区居民不太友好,可能他们到手的钱,购买偏远地区的房子,还要搭上一笔钱,问题是,万城基业目前的房子还没有开卖。

其他房地产商的房子存量很小,大量的购买需求,会促进房价快速上涨,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。

按照他的想法,居民购买房产投入的资金,按照当地收入水平,应该相当于个人10年左右收入总额,这样是比较合理的。

第二种方案,万城基业需要投入的精力非常大,政府也不一定愿意这么干,唯一的好处,就是居民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。

这里面最容易扯皮的就是有的人老城区的房子面积大,有的人房子面积小,如果按照一样的补偿,肯定有人不愿意。

叶子书思考了一会儿,决定还是采取第二种方式,这样不会让房价迅速上涨,同时居民也不用额外投入资金购买房子。

区别的地方在于,人均房子面积大的,可以优先选择在那个地方置换,人均房子面积小的就要往后排,挑别人剩下的。

这样让那些老城区人均住房面积大的居民,感觉自己得到了特殊优待,矛盾也就不会那么大。

而且开发老城区,需要成片开发,要么都同意,要么就放弃,对于小地块开发,万城基业就没有必要蹚浑水。

反正对万城基业来说,是否开发老城区并不是他们的优先项,能成固然好,没成也没关系,他们又不是没业务可做。

写完自己的意见之后,叶子书继续往下看,万城基业的营收其实还可以,只是都继续投资了,导致连年亏损。

县城的房子以销售为主,大城市的房子以出租为主,不过销售情况并不乐观,原因是银行信贷对购房贷款还没有开放。

万城基业的房子建设成本是比较高的,县城房子的建设成本在每平方米2000元,加上资金成本等,房子起步价是6000元每平方米。

问题是,县城的房子面积还比较大,基本上都在16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,如果全款购买的话,对县乡居民而言压力很大。

而且就算是银行愿意为购房提供贷款,很多人也是非常谨慎,想要改变以往的观念,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的。

所以他们的收入还是以租金为主,加上物业费,扣除各种税费,这部分收入一共为1万亿元左右,可出租物业面积为60亿平方米。

平均每平方米的租金加上物业费,在15元左右,这里面还包括各种商业物业,居民住宅平均租金更低。

好在他们签署的租约都比较短,最长的也只有3年,一般都是签署1年的合约,目前的租金显然是不合理的。

而且这些房子今后会有相当一部分会销售出去,不适合签署长租约,之所以这么低,主要还是想给刚刚进城的人一个落脚点。

没想到租金还挺不错,大量人口涌入城市,导致城市房屋资金上涨了很多,这还是万城基业压制的结果,如果完全按照市场操作,租金会更高。

剩下的是旗下服务业收入,加在一起也有1万亿元,不过和投入相比,就不值一提了,至于和建筑有关的产业,属于自产自销居多,在年报里面也只是提了一下而已。

看完万城基业的年报,叶子书还是决定将今年的投入增加到25万亿元,一是旧城改造的资金成本较高,要多留点资金。

二是让他们继续加强非地产业务发展,他也不给万城基业划线了,凡是合法的经营项目,只要他们想做都可以。

xiaoshuting.info

三是为旗下员工做好安排,过不了几年,这些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,就有可能会面临大面积失业,城市化完成得差不多,就没有那么多建设工作岗位了。

将来会面临回老家的命运,但是老家有没有工作适合他们还不一定,种地肯定是赚不到什么钱的。

这也是他让万城基业发展那么多业务的重要原因,到时候可以安排这些员工转岗,在城市能够扎根下来。

他们的产业发展联盟,也是出于这个目的,说到底,还是叶子书无法对这些员工做到用完就抛弃,还是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。

剩下的4万多亿元,他准备用于人工智能+通用机器人的创业计划,投入到目前他旗下产业很难惠及的边远地区,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。

说实话,他也不清楚这个需要花费多少钱,因为他也不知道人工智能3.0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力到底有多强。

甚至他连人工智能3.0会投资什么产业,都不是很清楚,完全让人工智能3.0自己玩,通用机器人配合人工智能来实现。

这也算是一个有趣的尝试,至于会不会亏本,他不是很在意,反正就算是亏本了,资金还是用在这片土地上,总能起到一点效果。

这次花钱带来的困扰,让其发现,自己赚的钱还是太多了,旗下产业优质资产,不用预留那么多的资金。

于是打算进一步提升旗下员工的薪酬,本来打算将平均月薪提升到1万元,现在他打算提升到1.2万元。

目前旗下总营收为132.65万亿元,这个数字不等于GDP,因为里面有很多重复计算数据,原因就是他们很多业务是内部循环的。

GDP数据在80万亿元左右,青龙科技公司和玄武科技公司内部循环比较严重,麒麟工业集团内部循环也比较严重。

而且随着产业体系越复杂,营收和GDP数据差距会越大,这是旗下总营收膨胀那么厉害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旗下产业国内员工总人数也突破了2亿大关,但是平均产值其实呈现逐渐下降趋势,原因就是涉及的低价值业务越来越多。

这是没办法的事情,资金需要不断投资,而高价值产业终归有限,而且他旗下产业还不需要长时间研发,无法消耗那么庞大的资金。

加上他本就希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,对涉及不容易淘汰的服务性业务是支持的,导致用工人数越来越多。

不过他旗下人均产值还会远高于其他企业,这也是他快速提升员工薪酬的底气所在,如果不是考虑到社会整体情况,他都准备将员工的平均月薪提到1.5万元。

然后看了下由他父亲照看的两家企业,发展得都还不错,他们还是按照净利润的50%分红,钱还是他父亲拿着,他没有要的打算。

毕竟这点钱对他作用不大,甚至连怎么用,他也懒得管,只要用在正途上就行,哪怕是捐出去也行。

最新小说: 国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车内 99精品视频 米凯拉舍费尔 同性恋男同志 中文字幕黄片 诱惑痴女上原 四虎在线播放 欧美性zoo 国产三级大全